19 6月 2008
■
最近在看人間四月天,好想去Cambridge,
去看看那個徐志摩曾如此熱愛過的地方。
也許每個人也都有著這麼一個地方,她裝載著你曾有過的青春,或是逝去的夢。
徐志摩的康橋因為有了林徽音而如此令他魂牽夢縈。
他說:「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,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,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。」
人活著,總有個轉捩點,從此你清醒了,從此你向前了;
總是在找尋自我的路上,經歷了什麼,於是更加發現了自己。
我不認為徐志摩和張幼儀的離婚是如此不可原諒,他只是發覺了自己的心,且決意不辜負它,遵循著浪漫主義的軌跡前進。
就像他說的:「人活在這世上,且連身體這臭皮囊都不值錢了,更何況是禮教道德呢?」或是像普希金為了所愛而死於與情敵決鬥的戰場。
只是我畢竟不夠勇敢,只能看著別人的故事而大感痛快。
他很真,有著赤子之心,連胡適回憶起他也直說是"一團的同情心、一團的愛"。
詩人呼吸的空氣是愛,詩人遵循的規範是自己的心 --- like a child.
但小孩卻也是殘酷的。
活著,不是對不起自己的心,就是對不起別人。
二選一的習題,簡單又不簡單。
登録:
コメントの投稿 (Atom)
0 件のコメント:
コメントを投稿